中国气象局近日宣布,由华云气象科技集团自主研制的机载大气参数测量系统、热线含水量仪(LWC)等新型探测设备,圆满完成无人机外场比对测试。此次测试结果表明,国产设备在关键气象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卓越,多项核心指标与进口设备的一致性超过99%,标志着我国在高空气象探测装备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电子展了解到,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外场测试中,大气参数测量系统与自研热线含水量仪展现出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所测得的经度、纬度、海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等基础气象参数,与国际主流进口设备的测量结果在趋势与数值上高度吻合,一致性达99%以上。特别是在动态飞行过程中,设备对三维真风向、真风速的实时解算精度达到0.1m/s和1°,液水含量(LWC)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完全满足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低空气象监测等专业场景的高精度需求。
这套由中国气象局智能气象观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牵头研发的设备,集成了微型化传感元件、低功耗微电技术与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实现轻量化设计——整套系统重量较进口同类产品降低30%,适配多种有人/无人机平台。其创新点不仅在于突破了长期以来我国机载大气探测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更通过多参数集成化设计,解决了传统设备分散安装、数据同步性差的问题,可实时输出包含气象要素、飞行姿态、定位信息的融合数据,为飞行控制与气象作业提供一站式数据支撑。
电子展了解到,随着测试成功,该设备已进入规模化应用筹备阶段。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其精准的温湿度、液水含量测量能力可优化增雨防雹作业的催化剂播撒方案;在航空安全领域,三维风场实时监测数据有助于提升空中交通管理对乱流、风切变的预警能力;在气象科研领域,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参数采集将为边界层物理、气候模式验证等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据华云集团透露,设备已在新疆、四川等地的无人机气象观测业务中开展试点应用,未来将逐步替代进口装备,成为我国高空气象探测的主力设备。
此次突破不仅是气象装备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更展现了“空天地”一体化观测体系建设的中国速度。随着国产机载探测设备的普及,我国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将获得更坚实的硬件支撑,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航空安全、服务社会民生提供更精准的科技保障。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