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首都"菜篮子"工程 - 励展(深圳)展览有限公司
深圳电子展
2025.10.28-30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电子展|科技赋能首都"菜篮子"工程

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州基地的现代化温室中,金黄色的番茄挂满枝头,智能栽培的生菜组成了"乡村振兴"的艺术图案,各类特色蔬菜在精准环境控制下茁壮生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负责人介绍道:"我们自主研发的'京羽1号'羽衣甘蓝,通过创新育种技术打破了国外品种的技术壁垒。"展区内陈列着百余种特色蔬菜种质资源,从紫色叶菜到观赏瓜果,展现了我国蔬菜育种的丰富成果。

 

"这款'京番串粉1号'樱桃番茄是专为智能温室培育的新品种,"一位研究员手持果实介绍,"其产量已与国际一流品种相当,但种子成本仅为进口品种的五分之一。"目前该品种已在京津冀地区推广种植2000余亩,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超千万元。

 

电子展了解到,另一项突破性成果是耐寒快菜品种"捷丰寒冠",有效解决了北方早春蔬菜供应短缺问题。据测算,该品种在北京地区年推广面积达3万亩,全国累计推广20万亩,为菜农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在自动化生产方面,智能化育苗系统高效运转:种子包衣机器人精准作业,无人运输车有序配送,环境控制系统实时调节生长参数。"我们的丸粒化技术使播种效率提升5倍,"技术人员介绍,"这项创新已在多个蔬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叶菜机械化种植方面有无人移栽机的精准作业,这项技术使通州区果村的芹菜种植实现了质的飞跃:成活率提升至99%,人工成本降低40%,亩产值突破2万元。当地农户表示:"现代农业技术让种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

 

电子展了解到,智能装备方面:可调节光谱的植物工厂、生态循环的鱼菜共生系统、具备AI识别能力的采收机器人等创新设备引人注目。其中,新研发的智能采收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技术,将采收损耗控制在3%以下,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表示:"我们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计划到2027年将蔬菜自给率提高15个百分点,用科技创新保障首都农产品供应。"这一系列成果彰显了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