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显示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载体正迎来重大转型期。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指出,我国显示产业已从跟跑者成长为领跑者,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跨越。
电子展了解到,当前显示技术已形成多技术路线并行的新格局:OLED技术凭借柔性可折叠特性占据高端移动终端市场;Micro-LED技术以其高亮度优势快速渗透车载显示领域;量子点技术则通过与LCD、OLED的结合大幅提升色彩表现力。值得注意的是,透明显示、光场显示等创新技术正在打开全新的应用场景,为智能座舱、商业展示等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在产业链层面,我国已实现从关键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布局。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材料等核心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加快,蒸镀设备、巨量转移设备等关键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柔性模组、混合基板等创新产品的推出,推动着显示技术向轻量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尽管取得显著进步,产业仍存在若干瓶颈问题:在基础研究领域,原创性技术储备不足;在供应链方面,部分高端材料设备仍依赖进口;在人才培养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在应用生态上,高端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电子展了解到,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智能制造转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聚焦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培育示范应用场景;优化产业生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黄维院士强调,我国显示产业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下一步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在新型显示技术革命的机遇下,我国有望实现从显示大国到显示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