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调研: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破局之路 - 励展(深圳)展览有限公司
深圳电子展
2025.10.28-30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电子展|民建中央调研: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破局之路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核心的当下,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近期,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常务副主席秦博勇率队,围绕“双创新融合催生新动能”课题,在浙江、北京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探寻实践路径。

 

一、企业主体:激活创新生态的源头活水

电子展了解到,在浙江,“杭州六小龙”等新质企业展现出强劲创新活力。强脑科技的肌电控制智能假肢,让残障人士实现跑步、书写等精细动作;灵伴科技的AR眼镜帮助工人实时监控设备数据;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能完成武术、攀爬等复杂指令。调研组深入了解技术攻关、商业模式和人才待遇,强调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梯队。

 

在北京,昌平实验室、小米集团等机构的调研显示,企业在创新体系中兼具“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三重角色。民建中央指出,需通过政策引导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例如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通“研发—转化—市场”链条,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产业化。

 

二、产学研协同: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电子展了解到,西湖大学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薄如发丝、可弯曲折叠,在低空经济等领域具有颠覆性应用潜力;之江实验室的“三体计算星座”项目,由平均年龄35岁的团队攻关,展现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的突破力。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调研组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难”痛点,与一线科研人员探讨收益分配机制、中试平台建设等关键问题。

 

针对产学研融合,调研组建议:浙江应进一步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研发—产业转化”全链条生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项目联合攻关机制;北京需发挥新型研究型大学和国家实验室优势,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例如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建设跨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三、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塑造创新优势

浙江的新兴产业布局已形成先发优势,调研组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例如通过“政策包”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同时打破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体制壁垒,让实验室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应聚焦首都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领域加大投入,例如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场景—产业集群”的创新闭环。

 

电子展了解到,在与地方政府座谈中,民建中央提出“三个融合”建议: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围绕重点产业部署创新链;促进资金链与人才链融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实现政府服务与企业需求融合,建立“企业出题、政府搭台、科研院所解题”的协同机制。

 

此次调研中,民建中央深入一线收集了60余个典型案例、梳理出18项关键问题。后续将通过高层协商、专项报告等形式,为“双创新融合”提出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