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机器人加速“入侵”生活:当档口装上“智能大脑” - 励展(深圳)展览有限公司
深圳电子展
2025.10.28-30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电子展|餐饮机器人加速“入侵”生活:当档口装上“智能大脑”

在北京地铁平安里站换乘通道,Freshcube智能鲜饮站的机械臂正精准抓取水果、调制饮品。这个能在60秒内出品鲜榨果汁的“机器人店员”,只是餐饮智能化浪潮的一个缩影。从煎饼果子到咖啡拉花,越来越多餐饮机器人走出展会,在城市街角构建起“人机协同”的消费新场景。

 

一、效率革命:从“机械交响”到“即取即走”

电子展了解到,在透明操作间内,Freshcube的机械臂宛如训练有素的调酒师:左手抓取整颗橙子放入榨汁口,右手同步取杯、注入糖浆,流水线末端的无人小车则精准运输成品。这套由北京忠邦源得科技打造的系统,能同时处理果茶、咖啡等30余种饮品,单台设备日产能达800杯。

 

“机器人负责核心制作,人工专注供应链支持。”站点工作人员任明灿介绍,每个档口配备2名员工承担原料补给、设备清洁等任务,而饮品调制、封口、递餐等21道工序均由AI系统自动完成。数据显示,该模式使单杯饮品制作耗时缩短至传统人工的1/3,且糖分、冰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实现“千杯一味”的标准化输出。

 

二、消费洞察:效率与温度的博弈

北京市民王佳楠是机器人档口的常客:“通勤时手机下单,到站取餐仅需1分钟,比便利店还快。”她测算发现,机器人制作的饮品因省去人工成本,价格普遍比连锁品牌低15%-20%。这种“即取即走”的模式,精准击中都市快节奏生活的痛点,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段,机器人档口的订单量较人工店铺高40%。

 

电子展了解到,但在郑州,消费者姜子豪更钟情于街角的人工煎饼摊:“看着师傅摊饼、打鸡蛋的过程,闻着葱花香气,这是机器给不了的烟火气。”他指出,当前机器人档口普遍采用封闭式作业,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情感联结,而这正是传统餐饮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仍有62%的消费者在非通勤场景下优先选择人工服务。

 

三、技术突围: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跨越

针对消费者对灵活性的需求,安诺机器人推出搭载多模态传感器的新一代设备:当用户点单时,摄像头自动识别面部特征、语音语调,结合历史订单数据推荐口味;制作过程中,机械臂可根据实时指令调整配料比例,甚至在咖啡表面“绘制”定制化拉花。该公司研发的虚拟人交互系统,已实现语音点单、过敏原提醒等功能,使“人机对话”流畅度提升70%。

 

在深圳海关“智能归类”“跨境速办”等政策支持下,安诺机器人的海外订单量今年前4个月增长210%。其出口至东南亚的冰淇淋机器人,针对当地高温气候优化散热系统,故障率较初代产品下降58%,在马来西亚商场的复购率达89%。

 

四、监管创新:构建“包容审慎”的制度框架

电子展了解到,为规范行业发展,北京经开区实施“一器一策”审批模式:每台餐饮机器人需通过食品安全、电气安全等12类专项检测,档案中详细记录机械臂清洁频率(每日≥6次)、原料溯源码等数据。广东则设立“监管沙盒”,允许企业在特定区域测试AI视觉结算、区块链食材溯源等创新功能,首批试点企业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较传统模式低91%。

 

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餐饮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5%。从地铁档口到商场餐厅,这些不知疲倦的“智能店员”正在重新定义“餐饮服务”的边界——它们既是效率至上的工业产物,也是技术向善的民生注脚。当机械臂的冰冷与食物的温热相遇,或许正如安诺创始人黄煌所言:“智能化不是取代烟火气,而是让每一份便利都更有温度。”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