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破性研发高耐久钙钛矿发光器件 - 励展(深圳)展览有限公司
深圳电子展
2025.10.28-30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电子展|我国突破性研发高耐久钙钛矿发光器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在光电材料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校肖正国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开发出"低约束空间"制备技术,成功制造出具有超大晶粒结构的全无机钙钛矿发光薄膜。这项突破使发光器件的亮度突破116万坎德拉每平方米,工作寿命更是创纪录地突破18万小时。6月1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刊载了这项研究成果。

 

电子展了解到,作为第三代光电材料,钙钛矿因其卓越的光电转换性能和低廉的制造成本,在光伏发电、显示技术和光电传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传统制备工艺存在明显缺陷:电子与空穴复合效率低下。为此,科学家通常采用"强约束空间"技术,如制备纳米级微晶或超薄材料层来提升性能。然而这种方法制备的发光器件存在亮度不足、衰减过快等问题,实际使用寿命往往仅有数小时,严重制约了产业化应用。

 

电子展了解到,针对这一技术瓶颈,研究团队另辟蹊径,开创性地提出"低约束空间"制备方案。通过在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引入次磷酸和氯化铵双添加剂,配合高温晶化工艺,成功获得了晶粒尺寸更大、结构更完整的新型发光薄膜。这种改良后的材料具有更规则的晶体排列,有效减少了传统工艺产生的晶界缺陷,从而显著提升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数据显示,新型器件的电光转换效率突破22%,与现有商用显示技术相当。在亮度指标上,其值达到普通OLED或LED产品的数十倍。以常规显示亮度100坎德拉每平方米计算,理论使用寿命可超过20年。这一重大突破不仅解决了钙钛矿发光器件长期存在的效率与稳定性不可兼得的难题,更为下一代超高清显示、特种照明等应用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光电材料研发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Baidu
map